电话:0552-7125073
传真:0552-3033575
联系人:杨经理
手机:18655259140
公司地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友谊路889号
电话:0552-7125073
传真:0552-3033575
联系人:杨经理
手机:18655259140
公司地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友谊路889号
1.物理特性
①色、味、态:无色、刺激性气味
②密度:比空气轻
③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
④沸点:-33.5℃,易液化
1.热力学特性
①汽化潜热较大因而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较大;
②在制冷所需低温及环境温度范围内,其饱和压力适中,当冷却水温度低于40℃时,冷凝器中压力不超过1.6MPa,而蒸发器内温度不低于-33℃时不产生真空度;
③对钢铁无腐蚀性;
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响润滑,吸水性强不产生冰塞;
3.氨的毒性
氨的毒性为Ⅱ级
3.1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1.1对环境的影响
氨极易溶于水,使水变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能引起烧伤,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在常温下虽不燃烧,但空气中含有16.0%~25.0%的氨时会点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压力3.5MPa,达到最大压力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S。
3.1.2对人体的影响
序号 |
空气中含量(10﹣6) |
对人体的影响 |
备注 |
1 |
53 |
可以感觉氨臭的最低浓度 |
|
2 |
100 |
长期停留也无害的最大值 |
|
3 |
300~100 |
短时间对人体无害 |
|
4 |
408 |
强烈刺激鼻子和咽喉 |
|
5 |
698 |
刺激人体眼睛 |
|
6 |
1720 |
引起强烈的咳嗽 |
|
7 |
2500~500 |
短时间(30min)也有危险 |
|
8 |
5000~10000 |
立即引起致死危险 |
|
4.氨的伤害程度
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
4.1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低温氨液引起冻伤、高温氨液引起烧伤);
4.2氨液或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或灼伤性伤害;
4.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直至死亡;
5.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根据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
序号 |
中毒程度 |
急救措施 |
备注 |
1 |
氨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 |
①立即把氨液溅湿的衣服脱去; ②用水或2%的硼酸水冲洗皮肤,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6℃,切忌加热; ③当解冻后,再涂上消毒后的凡士林、植物油或万花油; |
|
2 |
呼吸道受氨气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 |
①用湿毛巾或水湿衣服,捂住鼻子和口,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 ① 用食醋把毛巾弄湿,捂住口、鼻子, 使醋蒸汽和氨发生中和作用,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 |
|
3 |
呼吸受氨刺激较大和中毒比较严重时 |
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让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水或柠檬汁,切勿引用白开水,以助长氨的扩散; |
|
4 |
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的人员 |
②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饮 用较浓的食醋; ②施以纯氧呼吸,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
|
5 |
不论中毒或窒息程度轻重与否,均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救护,使其不再继续吸入含氨的空气。 |
6.预防液氨泄漏
6.1阀门阀杆渗漏: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常开常关的阀门如制冷压缩机的吸入阀、立式低压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等容易发生渗漏,日常操作中,一旦发生由运行人员立即进行锁紧处理,维修人员每周对常开常关的阀门的阀杆和盘根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对其他不常开常关的阀门阀杆和盘根每月进行上油保养一次;在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中,一旦发现泄漏部位,当场立即处置。
6.2高压系统放空气:
在高压系统放空气中,严格按照放空气器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6.3设备放油:
设备放油绝对禁止从设备放油管直接对外进行放油,必须通过集油器进行放油,严格按照设备放油操作规程去操作,使油中混合的液氨最大程度的得到蒸发后回到系统中去,减少氨的损失。
6.4机器、设备和系统局部维修或施工 :
在机器、设备和系统局部维修或施工时,严格按照抽氨、排空程序,尽最大程度的将氨抽回,一方面减少氨的损失,另一方面保证维修或施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