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在大中型氨制冷系统中,应用氨气泄漏报警装置对多个监控点集中控制,来探测氨机房的氨气气体泄漏浓度,当环境中氨气气体的浓度达到或超过预置报警值时,氨气泄漏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预防降低事故的发生,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1.制冷剂
提到制冷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氟氯烃(CFC)类、氢氟氯烃(HCFC)类物质,因为它无色无味无毒安全的物理特性,长久以来为制冷系统的发展应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此类改造项目中得以证实。但是,我们已经知道,氟氯烃类物质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最大,因此,有了著名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我国也在 1989年 9月加入《维也纳公约》。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限用和禁用上述物质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替代物。因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为氟里昂,所以,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究的重点。现在比较常用的有:氢氟烃 HFC,氢氟烃中不含氯,不破坏臭氧层,在大气中的降解产物毒性较低,是较理想的替代物。但温室效应较重,而且生产成本高,热交换性能差、易燃的缺点等,尤其是大型制冷系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氨作为制冷剂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氨()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ts为-33.4℃,使用范围是+5℃到-70℃,当冷却水温度达高 30℃时,冷凝器中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 1.5MPa。氨(R717、NH )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R717、NH )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 0.5-0.6%时可引起爆炸。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 0.02mg/L。
2.国家规范要求
氨的易燃易爆性质,国家相关规范给了要求,如《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 2.2.2条规定,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 10%时,可以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又如《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第 7.2.1 条规定,氨压缩机房宜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当氨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 1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氨的爆炸危险性:在空气中氨气的容积达到 15%~28%(105g/m ~200 g/m3)浓度时,遇到明火可引起爆炸。据此,氨浓度报警值是一个接近)浓度的数值。时,已经可以致人死亡,因此,若将氨气浓度报警值设定为接近其爆炸下限的),在氨制冷机房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其报警浓度值宜设定在,即接近其爆炸下限的‰左右。
3.氨浓度自动检测
在一个完整的氨制冷系统中,绝大部分的氨制冷剂都在制冷机房内,各制冷设备操作运行也在制冷机房内完成,设备运行控制显示也在制冷机房内,因此在制冷机房内装设氨泄露控制装置是必需的,所谓防患于未然。
实际工程应用中,除在机房内设置防爆事故排风扇外,另外在制冷机房内安装氨有毒气体检测变送器,我们简称探头,由于各制冷机房面积的大小不同,探头可装 2 个、4 个、6 个等,均布在机房四周,便于及时检测到泄露点,配上智能报警控制器,形成完整的氨泄露控制报警装置。具体控制流程如下:当制冷机房氨泄露时,而操作人员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启防爆事故排风机,或操作人员已无法进入机房进行操作时,安装在机房内的探头检测到氨浓度值报警值时,输出 4~20mA的电流信号给智能报警控制器,智能报警控制器接受到报警信号后输出开关量信号,利用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的下限报警信号去强制启动防爆事故排风机运转;利用其上限报警信号去切除机房内除防爆事故排风机和防爆照明灯之外的全部设备电源,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控制系统。
4.CGD-I-1NH3氨气泄漏报警器
采用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反应时间短、使用寿命长;防爆外壳,坚固耐用;高可靠性和准确性,抗干扰性能力强;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模拟量输出型和现场显示型,前者可输出电流信号,后者不仅能输出电流信号又可现场显示气体浓度值,比较直观,实际工程上可根据用户需求区别选用,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配置有上位机系统,适宜选用模拟量输出型,如果用户没有上位机系统,适宜选用现场显示型。
5.JH-XSD系列气体报警控制器
接收四路标准信号:4-20mA报警点及全部参数可按键设定,带四个报警控制继电器输出可为四个检测探头提供 24V供电三线或三线制探头均可,可选 RS485/ RS232通讯接口。通常有单通道、2通道、4通道、8通道、16通道,每个通道接一个有毒气体检测变送器,具体选几通道由机房所设有毒气体检测变送器的数量决定。